无处不在的广告,驱动着互联网。不只是 Google 等搜索引擎,Tiktok 等社交媒体,甚至现在的 AI 据说都要加入广告来盈利了。
内容创作者,为了维持生存,允许丑陋不和谐的广告插播到内容中,就像这个网站中正在发生的一样。
要想知道这种现象是不是滑稽,只需要看看有多少人,为了屏蔽广告,使用专用浏览器、插件、软硬破解等方式,试图把这些广告像赶苍蝇一样赶走。再看看有多少平台、内容创作者,把无广告作为会员的好处。
我做的内容好,有人看,那么理应是观众直接对我付费。而现在的逻辑是,我创作内容,广告捆绑寄生在内容中,观众为看内容被迫看广告,广告主再给我付费。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买了一个游戏光盘,为广告付费而不是为内容付费,就是像是为光盘付费而不是为游戏付费。
但是,换一个角度,一个没有广告的世界也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没有广告,那人们该怎么宣传它们的产品呢?在哪里宣传呢?广告就此消失吗?
所以,广告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存在很违和,它的不存在也很违和。
设想一下,如果互联网上的内容创作,是由内容付费驱动的,而且付费可以进一步细分到单篇文章、单个视频,甚至单个帖子的单个评论(当然,数额可以非常微小,比如 0.01 分钱),那么,这样的互联网,会是什么样呢?
这首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单次观看付费,能实现吗?实现单次观看的付费有什么阻力?
从直觉上来说,实现单次观看付费的主要阻力,可能会是, - 成本问题:单次太麻烦; - 定价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定价; - 信息不对称问题:不知道内容的质量,要想知道内容质量只有看过,但看过了何必再付费;
从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Web3 可以解决吗?有点想不通。
现在尝试做一个假想实验:假如有一篇文章,你知道了该文章对你来说的质量和效果(比如你知道它可以解决你对区块链的某个疑惑,可以带给你一个认知上的刷新,可以帮你了解 XXX 。),用经济学术语就是你知道它的所有效用,就像你知道吃一个鸡蛋可以带给你的所有好处。但是除了知道它的效用外,你并不知道它里面的任何具体内容,就像一根你还没有吃掉到的鸡蛋。这样的话,这篇文章,就跟鸡蛋这样的实体商品没什么两样了。单篇文章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样,挂上标价,等待买主来消费。不同的文章也可以彼此竞争,从而得到一个均衡价格。
所以,前面所说的内容付费所面临的问题,根源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在消费内容前,你无法准确知道它的品质,即使知道它是精加工的,但是你不知道它对你的效果如何,也就是你不知道它的效用。这样消费者就没办法给出一个心目中的价格,在经济学上,这意味着信息无法定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的方法是口碑评价、试看一篇、试看一部分,尽可能泄露足够多的关于效用的信息。
这真是一个两难问题,内容创作者不暴露内容,观众也无法暴露自己脑袋里的东西,所以怎么知道内容对不对大脑呢?用零知识证明?不行!用 AI 评估?不行!用 Web3 呢?不行!
如果能创新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能支持为单篇文章、单个作品、甚至单个评论付费,而不是现在用会员制、订阅制、广告制把付费捆包到人、频道、广告商上面。直接对内容付费,对内容创作者和内容消费者应该是都有好处的,因为它效率更高。
我感觉尽可能暴露更多的信息,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根本之道。看起来很难,但应该是有创新空间的。
下面是我曾经的一次头脑风暴,尝试解决它,但里面的逻辑还很有问题:
「 “先吃再给钱”的模式,可以用在内容付费论坛中吗? 说说我的新思路: https://www.v2ex.com/t/710214 」
还有个问题,如果这样的话,广告该放在哪里呢?我想大概率是共存吧,就像开源和收费一样。这是个有趣的问题,留给大家思考吧。
1
cmdOptionKana 4 天前
我觉得有一个关键因素:盗版。
如果无法防止盗版,那内容付费就比较难执行。 作为内容提供者,“我”提供的内容是受欢迎的,有人愿意花钱买,但是,“顾客们”也不介意免费获得盗版。那怎么办?那我还不如免费提供算了,让大家都来我这里免费看,我赚广告费也是无奈之举。 |
2
kamikaze472 4 天前
内容提供者想赚广告费, 但也有人愿意看广告, 有人会去除广告, 最好是免费无广告
|
3
lswlray 4 天前
2000 年,微软在中国推出了 维纳斯计划,就是联合电视机生成企业,形成一套互动数字电视体系。从那个时间开始,我们开始研究互动式广告技术。
在我们看来,广告其实也是一种内容,只是它有具体针对的人群。所以我们希望能通过互动式广告技术让受众、运营商、广告主实现三赢。 1 、对于受众:可以自主决定要不要看广告、看什么产品的广告、什么时间看 2 、对于运营商: 受众要么付费看内容,要么可以通过看一定时长的广告、免费看内容,也就是说,运营商的收入要么来自用户的付费,要么来自广告主;而当受众可以自主来决定时,对运营商的反感度会明显下降 3 、对广告主:只有真正对产品感兴趣的受众会看广告、付出的广告费能针对真正的潜在客户,在同样推广效果的情况下推广费明显降低 我们先后向国内四家上市的数字电视运营企业推广我们的技术,也向几家互联网视频企业推广,但并没有实际应用。 |
4
JoeJoeJoe PRO 引用 livid 的一句话: "好的收入模式都是简单直接的,如果无法被表达为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那就是不存在"
广告的收入方式简单明了: 有人看广告,我就有钱 + 我投的广告被观看, 我就付费. 说点针对内容付费的题外话, 我个人其实倾向于将内容付费分成两部分: 知识付费 + 信息付费 知识付费的赛道现在已经卷的很厉害了, 最大的痛点在于盗版, 毕竟有些知识的时效是很长的, 半年或者更长时间都不会过时, 而且付费一次之后,就失去了再次付费的驱动力, 如果更恶劣一些的话, 可能还会扔到二手市场上去出售回血. 信息付费是我比较看好的一个赛道, 比如商情,以及其他一些时效性高的信息, 这部分信息的价值在于及时有效的对当前的决策产生帮助, 而且一次信息验证正确, 能够驱动用户再次进行付费, 因为时效性的原因, 对盗版有天然的抵抗力. 回到你提出的假想实验上来, 如果你所提供的商品是一个知识内容,那么他跟鸡蛋最大的不同在于, 鸡蛋我吃掉之后就没了, 但是你的知识点我吃掉之后还是存在的, 我还可以卖给其他人, 并且在核心价值方面不会有太多的损耗. 所以就会出现这么一种场景, 开始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在卖, 然后有 10 个人买, 再变成 11 个人在卖, 这样慢慢的这个知识点就变成 tb 里面 0.99 元资料包中的一员. 刚才有点事, 把我思路打乱了, 下面的就是乱说的了. 一个知识付费平台要考虑的是如何让用户依赖我的平台,或者说如何增加用户粘性? 高质量内容是一方面, 提高用户的沉没成本也是一方面, 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大部分平台缺少的应该是帮助用户来吸收这些知识的工具, 当然, 现在也有专门做这方面生意的平台, 让一个人来读文章然后产出观点来输出到类似逻辑思维之类的播客, 但是这种方式太被动, 而且会被限制住思维. 让我们来假想这么一个场景, 我们建立了一个知识付费平台, 我们出售技能知识, 我们提供实践工具, 我们还有对应知识点的播客, 听起来满足我设想的所有要素, 但是有一个平台这么做了, 他叫"实验楼",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平台, 但是他的发展并不顺利, 现在应该是转向和高校合作了. 那么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设想的正确道路却不会给我们产生正向的经济利益呢? 这个问题太大,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大部分成功的项目都有对应的时代背景或者环境. 但是近几年成功的项目大部分都是走的烧钱拿市场, 然后并购收割的路子, 毕竟用户是想多快好省的. 说的太乱了, 等抽时间再唠, 没有啥主题要点, 就是太闲了, 哈哈哈哈, 吃饭去了. |
5
sillydaddy OP @cmdOptionKana 现在国外的版权意识都很好吧,版权保护也很好。甚至 Youtube 上涉及盗版素材的都可以被举报下架(我只是听说)。所以,我觉得盗版不是主要因素。
@lswlray 是说「观众为了免费看内容,自主从广告里面选择一部分看」吗?,感觉这个逻辑怪怪的。因为这里的自主,从主观意愿上,不能保证是自主的,从客观效果上也不能保证:广告在那里放,人可以走开忙其他事。当然,我不知道你们具体的互动式技术是啥样,但总感觉这个模式比较别扭。 |
6
lswlray 4 天前
你没能理解我们的核心观点:广告其实也是一种内容,只是它有具体针对的人群。
例如你(假定是男生),对你来说,女士卫生巾广告大概率是没有意义的、但一些汽车类产品的广告、一些数码产品的广告,可能就是有价值的。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药品类广告大多都是有意义的、只是需要针对不同的症状(既感冒的人可能会看感冒药的广告、失眠的人可能会关心对失眠有疗效的产品的广告) 所以,当你能: 1 、自己决定要不要看广告换取免费看内容、还是付费看内容 2 、自己决定看哪些产品的广告 3 、自己决定什么时间看 的时候,你还会排斥广告吗? —— 当然,这种广告的形式不是羊羊羊这种牛皮癣恶心人的形式,而是真正介绍产品、或者如互联网上流传的很有观赏价值的泰国广告形式 更进一步,其实你意识到各种电影的推广片其实都是广告吗? @sillydaddy |
7
sillydaddy OP @JoeJoeJoe 我同意你说的“收入模式越简单越好”——对内容直接付费,不比在内容里插广告更简单嘛?
你说的“只能付费一次”,这个不是问题吧,因为人类是一茬一茬长大的,前辈也不会把他所看过的内容,都给后辈保存下来。所以,内容会有持续的新用户。你举了鸡蛋只能卖一次的例子,其实知识也是卖一次,并不会滞销,每份知识每年都会重新销售一次,因为新的一茬人长大到对应年龄了。 至于盗版,版权手段就是干这个的啊,只不过国内环境确实差。而且这里还涉及到一个盗版成本的问题,现在很多订阅制,其中最低订阅时长是一个月,即使是这样,在互联网上也看不到华尔街日报的盗版版本。如果将来消费者可以针对单篇文章付费,盗版的绝对成本不变,但相比直接付费,相对成本就更高了。 广告收入的模式,相比订阅模式,其实更接近“单篇付费”。因为它们都是跟点击量正相关的。但是广告的别扭就在于,内容有时很有用,但却找不到对应的广告商。内容的价值是与广告的价值错位的!比如最典型的,一篇介绍基础科学的内容,他让读者心潮澎湃,但却完全找不到任何广告商愿意在它身上投放广告。这是一种错位! 我发这个帖子,最开始想到的就是,如果一个人,没啥名气,但是创作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作品。那他该怎么做?转型做内容创作者?肯定不合适,他肚子里就那点干货。让别人订阅他?那不是坑了订阅者嘛,毕竟他不是奶牛一直持续高产。 现在的互联网大平台,基本都是 UGC 的,每个人都是内容创作者,随着知识的普及,以后会越来越是这样的趋势,以前读书做科学四处游历,都是贵族的专利,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平民化,以后会更是如此。但不能强调让所有人都持续生产内容,现在持续输出内容的,有几个能保持水准呢? 我觉得,在人人都是创作者,人人输出的时代,互联网广告这套模式,肯定不是最有效的激励模式,我觉得按内容付费才是,我想强调的点也是这个:不能看人来激励,而是看作品。 |
8
Sosocould 4 天前
onlyfans:我没觉得内容付费有多困难
|
9
sillydaddy OP @lswlray 那么做一个思想实验,假设一个男生,他想要免费看内容,所以他决定选择平台里面的一些广告来看。他的兴趣点在汽车、数码上面。现在问题来了,广告商制作的汽车、数码的广告,比这个视频平台里面正经介绍汽车、数码的视频,吸引力如何,质量如何呢?
他为了不交会员费而选择看广告,就是拿时间来换钱。而且这个拿时间换钱的过程,他还可以作弊,不用真正花时间。 所以,决定他是否真正会看广告的,就是他认为这些广告是不是值得他花时间。而前面也说了,有这些时间,他为什么不去看那些他认为更有价值的作品呢?你的广告做的再好,跟他的品味是错位的,也白搭啊。他选择这个平台,是因为有足够符合他品味的视频内容,但广告却不一定有足够符合他的品味的,特别是他还有可以逃避的选项。你说的使用平台汇聚大量广告的这个方法,只是缓解了这个情况。 |
10
jybox 4 天前
Cloudflare 最近发布的 x402 就是一个这样的快速付费协议(甚至可以做用于 API 调用的按次付费)
https://www.x402.org |
11
lswlray 4 天前
你的想法,是建立在你只看到了现在的广告的基础上的。
现在的广告内容,是基于现在的广告技术上的。 现在的广告技术,无法区分谁是真正的潜在客户,所以是对所有受众推送;这就意味着运营商会看重广告的时长、通过广告时长来收费;这也就导致现在的广告都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宣传最重要的产品卖点。 但我们的广告技术,是针对真正的潜在客户的、不会浪费非潜在客户的时间;所以这样的广告,是按播放量收费的,时长并不重要;这也就会让广告主去制作能完整展现其产品特性的广告内容 —— 你觉得平台中其他博主的介绍这个产品的视频、会比生产商对产品的了解更详细深入吗? 所以你要想想清楚我们这种互动式广告技术的价值,就一定要首先意识到:现有的广告内容 ≠ 互动式广告内容。 至于你说的作弊,首先我们认为如果广告内容是针对真正的潜在用户的,这样的受众是不会作弊的;其次,我们也有防止作弊的技术,例如你如果开了广告就上厕所去了,回来广告还是要重新看一遍。 @sillydaddy |
12
sillydaddy OP @lswlray 我上面的例子可能举的不是特别清楚。我的意思是,假如一个男生小明,他的兴趣就只是视频平台里的天文历史视频,对汽车、数码广告无感,他还特别抠,就想省钱不买会员。视频平台里的所有广告,他都不感冒。你怎么通过广告给他提供价值呢?根本就是完全错位的。
你会说这是极端的情况,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即使不那么极端,用户看重的平台里的视频价值,跟广告能提供的价值,也是错位的。不是说你广告做多好,就可以提供给用户对应的价值。而且,即使这些广告涉及的产品落在用户的兴趣范围内,你广告做再好,它的**取向**也是宣传作用,就光凭这一点就决定了,它跟视频内容的多样取向是不一致的。用户关注的视频不一定是宣传**取向**的。 我大概猜到你说的“交互”是什么意思了,就是广告过程中,需要用户参与交互,对吧。这能在客观上防止用户不看广告,但阻止不了用户在主观意愿上屏蔽它进入头脑。 我不是说这种让用户选择完全没有作用,我是说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错位的问题,它只是缓解了。 |
13
lswlray 4 天前
1 、所有产品经理在入行时都被培训过:没有哪个产品是可以满足所有用户需求的。所以,你举的极端例子,或许本就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2 、广告做的有内容、能为潜在客户提供价值、潜在客户可以接受观看 ≠ 需要让用户像刷自己感兴趣的视频一样的自愿接受程度。 3 、互动的价值的确有你说的这方,但更多的价值在于为广告主带来额外的回报,例如实现直接销售。 @sillydaddy |
14
sillydaddy OP @lswlray 从用户的角度看,你们的方式给了用户更大的选择自由,这确实是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像你说的,不是为了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只要满足一部分,就是提供了额外的价值。再加上你说的防止“作弊”的方法,只爱天文视频的小明,也必须选择一些交互广告来看,而且可以按照他自己的兴趣顺序来(虽然他都不怎么感兴趣)。不过,这个帖子所讨论的“通过广告来获取收入是一种价值的错位”这个观点,仍然是成立的。你提到的做法并没有改变这一点。
|
15
lswlray 4 天前
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事儿都有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例如在你看来、用户为内容付费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但这并不一定是用户的观点、或者用户因为各种自身愿意愿意采用的方法,这时候就需要有变通的、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这并不是错位。例如你从深圳到北京,有很多直达的交通方式;但你要是从深圳到腾冲,你就只能通过转机或转车。
@sillydaddy |
16
lswlray 4 天前
我们的互动广告技术,虽然目前尚未有落地实施的案例,但曾经做过 2 个试点:
当时数字电视付费频道中有欧洲杯频道,用户按月付费,一个月是 100 多元。但是,大部分的球迷并不会看所有的比赛、他们只会看自己喜爱的球队的比赛,如果要让他们因为看几场比赛而为整个频道付费,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在这个频道上实验了互动广告技术,结果就是用户节省了支出、又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比赛,而广告主找到了精准的潜在客户、数字电视运营商收入反而增加了。 另一个是 Discovery 频道上线时,大部分用户不知道这个频道具体节目的情况、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长期收看,所以不愿意为此包月付费,运营商只好推出免费试看。我们后来也在这个频道做了试点,这样用户可以通过看广告来免费看内容、觉得内容适合自己长期观看就转为包月付费、只有少量内容自己感兴趣就看广告免费看下去。对观众来说,解决了他们想要了解尝试的需求,对运营商来说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这就是这种广告形式的价值。 @sillydaddy |
17
liuchao719 4 天前
如果你想让用户为你的内容付费,你就要找到“愿意”付费的用户。很多时候,重点不在“内容”上,而是在“愿意”上。
愿意程度取决于用户对获取信息后的预期,比如学会了一门课并找到了工作,比如可以精准拨打某类用户画像的电话以推销产品,比如没有经济价值但提升了认知,比如知道了有一个软件可以帮助节省成本带来收益,或者可以拓宽工厂的销路,甚至传统的红娘,撮合商,买卖的都是信息。只要你找到了“愿意”付费的用户,信息就有价值,反之就没有。 UP 发布免费内容借广告赚钱的模式能够形成,只是因为他们内容的对买家(观众)信息价值,不足以让买家付费,所以才会接入其他广告商,替他们做宣传。 |
18
sillydaddy OP @liuchao719 >“只是因为他们内容的对买家(观众)信息价值,不足以让买家付费”
这点肯定不成立。 第一,现在 Youtube 上有非常多的会员频道,同一个视频博主,有会员节目,也有非会员节目,那么相比会员节目,非会员节目是不是一文不值? 第二,可以设想极端情形,每个 Youtube 视频标价 0.1 分,不买不让看,那观众还看不看。别小看这 0.1 分,这相当于千次观看 1 元钱了。 第三,现在的 Youtube 大部分都有广告了,广告最少 5 秒时间,有些甚至不止 5 秒。如果 Youtube 提出每花 0.1 分钱可以跳过一个广告,你猜会有多少人用这 0.1 分钱,换取这 5 秒钟?从结果看,这其实就相当于用 0.1 分钱观看了一个视频。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你说的信息价值不值得付费,都是不成立的。甚至都不用去真正做实验。 |
19
yufeng0681 4 天前
内容付费模式已经有很多形式存在了
1 、得到 app , 就可以会员模式看电子书,可以单个专辑花钱买。 2 、知识星球,买了某个星球,后续新增内容都不需要付费 3 、单个内容付费,有微信公众号那种看一点点,后面要付费才能全部看的 形式 你说的这种 插播广告的内容,大部分是内容生产者自己没规划好使用已有内容收费模式去操盘,有各种原因导致(粉丝少,内容输出不持续不稳定等) ,正好广告模式能给他最快的变现,他就用了 [如果以后有其他更方便变现的方式,他也会用] 至于广告这个大问题,那就是另外一个大难题,目前还没看到好的解决方案。 |
20
liuchao719 3 天前 via iPhone
@sillydaddy 你不能脱离开我的整段表达,单独来看,来引用,来反驳我最后一段。
|
21
sillydaddy OP @liuchao719 我看了下,你想表达的应该是「只是因为他们内容的对买家(观众)“预期的”信息价值,不足以让买家付费」,意思里面应该含有“预期的”这 3 个字。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广告也是另一种“付费”形式,只不过付出的不是直接的钱,而是付出的时间。从这儿来推理,用户愿意付出时间,意味着用户愿意为看这个内容而付出一定成本,那为什么不能是钱呢?给用户一个选项,让用户把付出 5 秒钟,换成付出 1 分钱,用户是否愿意?如果用户嫌 1 分钱太多,那付出 5 秒钟换成付出 0.1 分钱呢?在某个用户心目中,总有一个等价的值。这时候,就可以说,用户愿意为看这个内容,付出这么多的钱,这钱是他为了预期的收益(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比较大)而付出的成本。 |
22
liuchao719 2 天前
是的,我确实是想表达用户确实在比较「预期回报」和「代价」。
这里你提到了时间和金钱的互换,那我们可以来探讨下,究竟预期回报高到什么程度,用户愿意付出时间?预期回报高到什么程度,用户愿意付出金钱? 从我自己的角度,时间的价值可高可低,比如简单的,当我在工作赚钱时,时间的价值就很高,我不能容忍软件里有任何广告阻碍我的思路,所以我愿意付费清除广告。反之当我无聊时,比如看视频,我宁可在等广告时干点别的,也不愿意付费。 所以,我的结论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时间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回到你的例子“如果 Youtube 提出每花 0.1 分钱可以跳过一个广告,你猜会有多少人用这 0.1 分钱,换取这 5 秒钟?”。我还是一样的答案,这取决于他们内容对观众的信息价值。可能要再加一句,以及观众在当下的场景,会选择用怎样的方式支付。对于我自己来说,有价值的内容我会早上看,没有价值的会吃饭或无聊时候看,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我很好奇,如果你是 UP ,你必须在 0.1 分付费和 5s 广告之间,二选一支付策略,你会怎么选?再抽象一些,你觉得哪些内容适合金钱支付,哪些内容适合时间支付? 我觉得我最初回复第二段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问题,即如果 UP 的信息能够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用户就会愿意付费购买,否则就走广告模式比较合适。 另外你提到的:“同一个视频博主,有会员节目,也有非会员节目,那么相比会员节目,非会员节目是不是一文不值?”我认为不能拆开单独看待每个视频,无论讨论营收数据,付费意愿,用户画像,都是一整个账号,一整个专栏,一整个课程看待的。 @sillydaddy |
23
sillydaddy OP @liuchao719 >“另外我很好奇,如果你是 UP ,你必须在 0.1 分付费和 5s 广告之间,二选一支付策略,你会怎么选?”
你这个问题给我很大的启发,包括你说的不同情境下的时间价值。 其实我们两个的看法没有多少分歧。你在说的是“信息对于用户的预期收益”,我在主题里说的也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用户难以知道准确的预期收益,因为在看内容前,无法知道它对自己的效用”,我们两个说的是一个事情。唯一分歧在于,我认为,既然用户选择看某个内容,那就是认为它有“预期收益”,从而愿意为它付费;而你认为“预期的信息必须解决用户痛点”用户才会为它付费,否则不如看广告而非付钱。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如说用户未卜先知,知道了一个视频的效用,即它能给自己能带来的好处,就像看待一个鸡蛋一样。这个用户对这个视频的心理价位是 0.1 分钱,再高就不值得看它了(这也是我们购物的决策,超出心理价位就不会再买)。这时,如果视频直接采用金钱定价,那么 0.1 分钱就是决定用户是否看它的分割线。如果用这个视频采用插播 5 秒广告但免费的方式,这其实让用户以时间成本换取金钱成本。对于用户来说,广告模式下,他自己没有什么选择,要么看视频就得看广告,要么不看广告也不看视频。“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似乎是 2 件事,难以比较,但是,我前面的回复也提到了,如果这时用户有了自己的选项,可以付出一定金钱成本,去掉广告,他会如何做。我觉得这里还是时间与金钱的互换。你提到了不同时间对自己的价值不同,这句话隐含的是,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时间,都是有价值的,5 秒钟,假如不值 1 分钱,总能值 0.1 分钱,总有一个价钱,让你愿意付出来换取这 5 秒钟。你说“我宁可在等广告时干点别的,也不愿意付费”,如果价钱足够低呢?无论多么低的价格,你都选择不交换这 5 秒钟时间吗?对于你说的“有价值的内容我会早上看,没有价值的会吃饭或无聊时候看,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一样,你认为在无聊时间看的内容没有价值,我觉得只是说它的价值相对低,如何毫无价值你也不会去看它了,即使是纯粹的消遣视频。这种情况下,你仍然有一个心理价位。 你问到“如果你是 UP ,你必须在 0.1 分付费和 5s 广告之间,二选一支付策略,你会怎么选?”,其实就是在问我觉得用户会选择花钱还是花时间。那我肯定会比较收益大小。如果我是一个基础科学的科普 UP ,很少有广告商愿意投放广告在我这,那我可能选择 0.1 分钱的付费方式,因为我预期广告的收益会很少。你也许会说,Youtube 会强制投放旅游广告在这样的视频上,即使广告商不愿意,这样广告模式就比直接付费模式的收益高。不过,既然我可以选择这 2 种支付方式,那为什么 Youtube 也可以从有利于它的收益角度来考虑:Youtube 认为,在基础科学的科普视频上投放无关的广告,当然对广告商没有什么帮助,自己也拿不到什么分成,这种情况下反而直接收费来分成是更合适的。对于 UP 主、、广告商、Youtube 这 3 方来说,广告模式的效益都很低,这种情况 UP 主/Youtube 会选择直接收费的模式,用户此时也就没有选择了,用户的选择就是根据收费是否超过自己的心理价位,看或者不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