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对射没死角,想抓到贼,估计还得买云端,或者看是否有邮件发送直接抓图到邮箱。
网警也挺有意思的,很多时候搞个命令行工具,自己也没搞清楚那些网站加密协议到底是谁的服务器返回的,就下整改通知单,见面一看刚考上编制的学校毕业的吧。。。
不错,今天用作者的 sockstun 替代了原先的 tun2tap for android 。tun2tap 早些年的问题就是资源占用非常高。
搭配 stunnel 经过 tls 加密的 socks5 ,速度明显比 tub2tap 快。值得推荐。
真有空还上门教育,闲得蛋疼。。。
当初一查是反诈电话,连续 3 次不接,终于天下太平了。
厉害竟然在这里,今天用它更换了 Tun2tp for android 。4.0 似乎得随意选择 1 个 app ,才能正常工作。
正常工厂因为这个问题,都只能限制产能,公司为此搞了好几个户头,扩容进户线路。不然办公室空调都得全部停了让路生产。
对 dell 台式有阴影的,关键强调了小,不然 dell 机架服务器不比这种好。
公司 r720 重新上线,花了不到 150 买了 64GB 内存,风扇速度也是可控的,就是占地方,塔式也有。
其它,随便组装机也没问题的,远程 wol 备份好关机。
现在吃闲饭的人太多了,
本地公众号,发个帖都得 3 个人。
不好好工作对得起工资嘛!!!
测试雅迪 DMSQ6030-01
名称雅迪石墨烯铅酸蓄电池充电器
执行标准 QB/T2947.1-2008
相关物品
米家智能插座 3
KWS-DC22 电动车充电测试仪
天能 6-dzf-(12V/20Ah)铅酸电池
首先夸一下米家智能插座 3 ,针对铅酸电池充电它可以做到
1.按功率进行控制,可以按需介入铅酸的 3 段式充电过程
2.当充电器判断充满,空载功率 2W,开关在默认 1 分钟后实现自动断电,可以有效的防止过充
缺点:只有功率一个参数,由于服务器端有更新频率限制,并不能获得实时的功率值和 KWS-DC22 有不小的误差。缺少电压/电流 2 项,更是让判断难上加难。
使用雅迪 DMSQ6030-01,结合 KWS-DC22 获得的值,根据测试
铅酸电池的充电 3 阶段
1.对应恒流充电阶段
功率会上升到 250W 附近。
以 2.86A(固定值)电流,充至 13.4x5V 截止(待验证)
耗时 6-8 小时(参考值)
2.对应恒压充电阶段
功率会下降到 2W 。
14.7x5V(待验证),充电时间 3h,截止电流 0.35A(确认值).
耗时 3 小时(参考值)
3.对应涓流充电阶段
功率会下降到 2W ,迅速转绿灯然后功率开始上升。
13.9x5V(接近值),当充电电流小于 100mA 时,视为充足。
耗时 170 分钟(固定值)
经过 1~4 小时静置以后电压降为 66.5V
天能 6-dzf-(12V/20Ah)铅酸电池
商品表面标明的转换电流:550-600mA ,但雅迪 DMSQ6030-01 实际的截止电流是 0.35A 。
转换电流,参考电流为 300 毫安左右。此值高有利于电池寿命,不容易发热变形,但不利于电池快速充足电;此值低(对外行)有利于充足电,但是由于较长时间高电压充电(多充 56 分钟),容易使电池失水,使电池发热变形。特别个别电池出现问题时,充电电流降不到转折电流以下时,会连累好电池也被充坏。给出的参考值有一定范围,正负 50 毫安甚至 100 毫安都是允许的,但是不允许小于 200 毫安。
结论
1.3 段式充电,通常充到恒压充电阶段结束即可,该过程米家智能插座可以控制。少花 170 分钟少充 0.07kWh 的电。(小区充电桩用户得注意了,得选择按量使用,不然亏大了)
2.可以按天能官方的要求当电流为 550-600mA 时,也就设定米家智能插座当功率小于 60w 时就进行断电。减少电池失水情况发生。少花 219 分钟,少充 0.1kWh 的电。观察静置时电压是否为 66.5V(待观察)。
3.每月可酌情按 4:2 的比例,进行 2 次完成 3 阶段包含涓流的充电(是否有必要待验证)。
天能的 6-DZM-20 是跟 6-DZF-20 相近的型号
1.不同倍率放电特性,当电压接近 12V 时,放电时间 50 分钟左右和使用情况符合。
2.充电特性曲线,基本符合。6-DZF-20 恒压段 14.7~14.9
3.电池容量曲线和温度的关系
40 摄氏度 102%
30 摄氏度 100%
0 摄氏度 85%
-15 摄氏度 75%
4.循环次数和放电深度,当放到 12v 50%深度时循环次数远超 1000
5.循环次数与容量,当循环次数达到 375 次时容量开始下降
注意平时得以 25 公里/小时的时速,小于 5A 的放电电流,尽可能的延长铅酸电池使用寿命。
如果用外置显示器。
可以批处理
也就是投屏 win+P 关机前切换回仅电脑屏幕,再 shutdown -s -t 0 -f.
同样的笔记本之前用 hdmi 没有这种问题,换了一个 acer 显示器用 dp 线就遇到了。
有类似情况的也只见过西数带 500?的 ssd ,每天要 2 次重启才能进系统,后期据说正常了。。。
无非就是硬盘/内存
嘿嘿,什么 18 不用,无脑残总结的,人家一说你就信。
还以为打仗的人,进入原始森林就能就地取药包扎,原来都像美国大兵拿出一支针剂。
爱信信,不信就拉倒吧,中医不是万能,西医也不是万能。在我眼里中医更像模糊判断,西医更像精确判断,问题在一些外敷伤痛药上,西医也不见得有什么疗效。
我比你们好,即信中医也信西医。有用就拿来,没用就弃之。有本事证明中医毫无用处,就你们那点莲花清瘟的常识也讲不出什么来。
当年一些快递的成本是 3 块。
实际每个商品已经包含快递成本,
买一个它是亏的
买 2 个他能赚回快递成本。。。
近视的薄利多销
对于商人赚 1 分钱也是赚
开不下去的店很快关门大吉
查了华为 12000ma 2024 年 8 月 1 日之前生产的支持 CE 不支持 3C ,
比较搞笑的说法是只查国内航线不查国际航线,那么是否 CE 可以对标 3C 。
不过对方的逻辑好像是因为已经获得 3C 认证,却因为事故导致被撤销,那么之前它又是怎么测试通过的。。。存在着一些时间差,生命安全也不好怪一刀切了。。。
这个问题直接问 deepseek 它回答的比我好,这 deepseek 好像什么都能总结。
是不是用错级别这个词,可以简单的说限速不如动态限速。
基于 ip 数量的限速,常见问题
1.静态限制了 50kb/s ,根本无法获得 30mbps 的全速带宽,造成了带宽的极大浪费
2.亢长的 iptables 规则,浪费了大量 cpu 匹配过程,实际越后面的规则越有可能没有带宽可分配。那时又尝试从独立 ip 限速换成 ip 组限速。实际最终是根据访问目的端口优先级在宽带的上行端口而不是交换机处做策略,最终只有 4 条。
3.下行是根据 iptables connbytes 1 秒获得当前网络在使用流量的 ip ,用 shell 脚本进行处理插值到 linux tc class 里
话说多年前网管在一条 30mbps 的专线搞不定这事,然后在交换机上针对每 ip 限制 50kb/s 的流量。。。结果呢,当然依然大家都玩不爽。限速和动态 qos 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策略。
去搜索一下汽车制造业标准,里面都有非常成熟的方法,而且已经被人命名了。
刚上华为网站看了 2024 年 8 月 1 日生产的 66w 12000 才支持 3C ,2023 年的竟然没。。。
早些年认识的一个小朋友,
人家就能根据黑客网站提供的程序黑了很多在线网站。
我只觉得非常厉害,
平时工作只是根据安全建议设定防止,
并不知道如何验证。
公司的服务器直接屏蔽外网,
第三方要远程通过虚拟电脑再远程局域网里的服务器。
个人平时安装的系统就已经 update 的纯净系统。一般使用 simplefirewall ,能看到程序连接过程就比较放心了。
有种从内部攻破的叫反向连接。